優先化的愛
可12:28-34 關係是美好,亦會令人痛苦。在我們人生舞台上,這兩種狀況都是不斷交替著。 有一對夫婦阿儀和樂冰結婚數年恆常返教會,關係卻十分穩定。有一天丈夫樂冰突然腦出血,令他們的思緒一下子崩潰了。治療過程中當太太看見醫生送丈夫入手術室時,就可能他的餘生都會處於半清醒狀態...
沉默的愛
近日看見神學院與機構在18/1-19/1合辦的聖經講座「兩約之間與新約何干?」的課程,使我憶起神在聖經裏以沉默的愛,與子民同行的重要,盼望也成為我們學效的榜樣「彼此守望,作主門徒」的生命素質。 聖經記載神對祂子民的沉默,是在舊約和新約聖經開始的期間共有四百年的沉默。一段是神...
將臨期與神人關係的意義
基督的真光「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,把我們的腳步引到平安的路上。」(路1:79) 每年11至12月是基督教的大節期,稱為「將臨期」原於拉丁文的意義是「來臨」,強調耶穌就是真光的來臨,共有兩方面的意義: (一)預備慶祝耶穌降生成人,真光的來臨照耀世人,與祂建立和好的關係。...
完滿喜樂的人生
還有末了的話:願弟兄們都喜樂。要作完全人;要受安慰;要同心合意;要彼此和睦。 13:三11上上 11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的結尾時提出上述的勸勉,可直譯作:「弟兄們,你們要喜樂,你們要被恢復(變得完全或趨向完全),你們要被鼓勵,你們要同心合意,你們要追求平安。...
禱告與見證的大能
今天裏有不少學者,憶起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的一生,他流露著堅毅靠神行道的見證,他曾因行道遭迫害陷在獄中仍不懼怕。他也出版了不少的書藉:「獄中書簡」、「追隨基督」和「團契生活」等…,激勵了不少跟隨基督的信徒堅守到底,如同保羅所說:我已經跑盡主的路,守住主的道和打過...
風雨中以行動來活出信仰
路10:29-37 近日細閱了一篇好文章,是在颱風期間的體驗,盼望能彼此激勵活出信仰。香港颱風山竹吹襲期間,部分地點如大嶼山大澳,位置偏遠又處於低窪地帶,港府早已呼籲居民撤離,但離開自己家園談何容易?有在大澳教會服侍的傳道分享在風災過程中的心路歷程,提醒教會應該活在社會當中...
祈禱的動力(二)
從上一編文章透過希伯來書5章7至8節,論及耶穌向天父「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」,顯出他不願意見到我們困在罪中,使我們與父神永遠分離的痛楚,成為他禱告的動力,和上自己的行動。 今天繼續探討耶穌在希伯來書5章7至8節第二個的祈禱動力,盼望也成為我們持續祈禱和行道的動力。經文的記載...
祈禱的動力(一)
上一編分享文章以詩篇十三篇,鼓勵我們學效詩人成為一個向神傾心吐意的禱告人,能在困景中生出盼望而不是絕望的人生。今次讓我們又看另一個祈禱的榜樣,就是耶穌基督的祈禱。 「基督在肉體的時候,既大聲哀哭,流淚禱告,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,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。他雖然為兒子,還是因所受...
無法預測的祈禱心
從詩篇十三篇得知詩人在困境中向神承認自己的軟弱,放下自己的具,向神傾心吐意。詩人來到神面前,沒有說什麼「客套話」,他劈頭就連續問了四次「要到幾時呢?」,在悲痛中真實的呼喊,這呼喊一方面表達了詩人無法預測苦境何時結束的無奈,同時又確信這逆境終有完結的一刻,而心存盼望。...
個人與群體
我們盼望教會內的弟兄姊妹,會更多以建立一個聖潔的基督徒「群體」為己任,同時也學會彼此同心,互相堅固,在社會上建立基督徒的群體見證。 在社會中個人與群體之間常產生張力:不少個人為保障個人利益,漠視對社會大眾的影響,但至終個人也身受其害;也有政府以大眾利益為口實,不理會個人真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