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個人與群體
我們盼望教會內的弟兄姊妹,會更多以建立一個聖潔的基督徒「群體」為己任,同時也學會彼此同心,互相堅固,在社會上建立基督徒的群體見證。 在社會中個人與群體之間常產生張力:不少個人為保障個人利益,漠視對社會大眾的影響,但至終個人也身受其害;也有政府以大眾利益為口實,不理會個人真實的需要。 聖經內的群體觀念極其明顯,常以集體單數來形容信徒群體(「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、是君尊的祭司……」文法上均是單數)。聖經內也充滿「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」、要彼此勸勉、彼此……等教訓;但及至個別的需要受到疏忽時,群體的負責人便會作出特別的安排,回應他們的需要(如使徒行傳第六章選出七位執事,留心一些說希利尼語的猶太寡婦們膳食的需要)——聖經對個人及群體有平衡的關注,但仍是不斷地提醒信徒要小心,免落入自我中心,只顧自己的陷阱。因此我們要留心以下三種錯誤的思想: 信仰個人化:認為我個人屬靈生命的狀況,與人無關,其他弟兄姊妹不應多加「干涉」;我要努力追求個人成長、聖潔,但我毋須為我的弟兄姊妹軟弱跌倒而負責任!當我跟隨主作甚麼抉擇時,我只要自己肯定是神的引導,並毋須其他人或教會的印證


「火」與「鴿子」的聖靈降臨節
在馬路上有不同的路牌記號,使駕駛者知道該行的方向,免得一遍混亂或造成生命的危險。而聖經作者也給予聖靈為「火」和「鴿子」的記號,使我們生命有著方向和能力。在〈使徒行傳〉第二章的記載:「五旬節到了,門徒都聚集在一處。忽然,從天上有響聲下來,好像一陣大風吹過,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,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,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。他們就都被 聖靈充滿,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。」(徒二 1 - 4)讓多人明白福音歸信基督耶穌。
「舌頭如火焰 」在那「荊棘被火燒著,卻沒有燒毀」(出三 2 -3)的異象中,象徵神的同在,神的同在滿有能力,卻不會帶來毀壞。聖靈的同在顯然是滿有能力的,重點不在於使眾使徒說起別國的方言(地方的言語),使他們有能力完成主耶穌所託付的大使命「作神的見證」(徒一 8 下)。因此,「彼得和使徒們站起來,高聲說:『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,這件事你們當知道,也當側耳聽我的話。……』」(徒二 14)他們的勇敢、合一和忠心,產生了爆炸性的結果:「那一天,門徒約添了三千人」(徒二 41 下)。而在主耶穌受洗的時刻,四